「絕對音樂」(Absolute Music)指的是純粹為了其內在音樂品質而創作和欣賞的器樂音樂,不帶有任何特定的外部或故事性含義。與旨在傳達特定敘事或情節的「標題音樂」不同,絕對音樂不受外部音樂聯繫或意圖的影響。它僅僅是為了探索和表現音樂本身的美感、情感和結構元素而創作。
絕對音樂的特點在於它聚焦於音樂元素的相互作用,如旋律、和聲、節奏、紋理和形式。絕對音樂的作曲家並不將特定的敘事、意象或概念附加到他們的作品中,這使得聽眾可以根據個人情感和經驗來解讀和欣賞音樂。絕對音樂的這種開放性質,讓聽眾能夠從純粹的音樂元素中提取出自己的意義和聯繫。
「絕對」(Absolute)一詞表明了這種音樂類型的自主性和自足性,突顯了它獨立於任何外部參考的特性。相比之下,標題音樂通常依賴於描述性的標題或附帶的文字,來引導聽眾對所要傳達的故事或場景的理解。
在歷史上,許多著名的作曲家,如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沃夫岡·阿瑪迪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和路德維希·范·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都創作了重要的絕對音樂作品,包括交響曲、奏鳴曲和室內樂。這些作品提供了深入的情感探索和音樂欣賞的機會,使聽眾能夠與音樂本身的精髓產生共鳴,而不依賴於外部聯繫。
絕對音樂在古典音樂的曲目和演出中佔有核心地位,它展示了作曲家的作曲才華和創造力,同時讓聽眾體驗純粹的音樂藝術。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德國作曲家,古典至浪漫過渡時期間的主要音樂人物。他在西方音樂史上佔有前所未有的統治地位,一直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最具影響力、最受歡迎的音樂家。
貝多芬的音樂傳承了海頓和莫札特的古典藝術氣息、滲透了個人對尊嚴的渴望、宣洩了他被命運折磨的憤怒、展示了他與命運抗衡的決心。
比起任何一位音樂家,貝多芬能夠更有力地透過音樂與聽眾交互生活哲學。儘管他不是浪漫主義者,卻成為了其他浪漫主義者所追隨的對象。
貝多芬是一位音樂創新者,他拓寬了奏鳴曲、交響樂、協奏曲和四重奏的規模。在貝多芬第九交響樂《快樂頌》之中,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將聲樂和器樂結合在一起。
作為音樂家,貝多芬飽受耳疾折磨。然而,他不甘於向命運屈服,誓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繼續去完成他的事業。他在生命中的最後十餘年,在完全聽不到聲音的情況下,寫下了影響後世近二百年音樂發展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