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elve-tone Technique

十二音技法

「十二音技法」(Twelve-tone Technique)是 20 世紀現代音樂中的一種作曲方法,由奧地利作曲家阿諾·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所創立。這種技法基於一個音列,其中包含了 12 個不同的音高,並且每個音高只能在音列中出現一次,以避免傳統的調性層次。

「十二音技法」是一種革命性的作曲方法,旨在挑戰傳統的音樂調性體系,並引入新的聲音結構。這種技法的核心概念是音列,它是由 12 個不同的音高組成,以固定的順序排列。這 12 個音高不會重複,這意味著在音樂作品中,每個音高只能在音列中出現一次。

作曲家使用這個音列作為創作的基礎,可以進行各種變化,如逆行(從音列的最後一個音高開始向前),倒影(將音列上下翻轉),以及音程轉換等。通過這些變化,作曲家能夠創造出新的旋律、和聲和節奏,同時保持音列的結構。

「十二音技法」的引入標誌著現代音樂中對於創作和音樂結構的創新思考。它打破了傳統的調性約束,並將音樂的組織原則重新定義。這種技法在 20 世紀的現代音樂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許多作曲家都使用了十二音技法來創作具有獨特聲音特點的音樂作品。

儘管「十二音技法」在創作方法和音樂結構上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但它也引起了不同的評價和爭議,一些人讚揚它為音樂帶來新的可能性,而另一些人則對它所引入的新音樂語言表示保留。

採用十二音技法的著名作曲家包括阿諾·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阿爾巴尼·柏格(Alban Berg)和安東·韋伯恩(Anton Webern),他們合稱為「第二維也納樂派(Second Viennese School)」。他們的作品以及後來受到這種技法影響的作曲家的作品,為現代和當代古典音樂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影片:Twelve-tone Technique

Schoenberg: Suite for Piano, Op.25 (Boff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