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ough-composed Form

貫穿式

「貫穿式」(Through-composed Form)是一種音樂結構,強調在作品中持續發展和進行音樂素材,而不重複特定段落。在這種形式中,每個段落或樂句呈現新的獨特音樂思想,結果是一個作品以不可預測的方式演變,而不會回到先前聽過的材料。

在「貫穿式」中,音樂內容不斷流動,每個段落都有助於作品展開的敘事或情感表達。這種形式特別適合具有複雜主題的作品,或那些旨在傳達旅程或進展感的作品。

不同於依賴重複的形式,通過作曲作品保持前進的動力,因為音樂元素不斷進展和變化,而無需重溫整個段落。這種方法使作曲家能夠探索各種音樂思想、紋理和情感,為聽眾提供持續的音樂探索和驚喜感。

「貫穿式」挑戰作曲家通過主題發展、動機變化和其他技巧來保持一致性。它通常適用於需要細緻處理敘事和情感弧線的較長作品。

這種形式常見於強調個人表達和非傳統結構的音樂流派,如藝術歌曲、當代古典音樂和實驗作品。「貫穿式」允許作曲家創建不斷演變的獨特音樂旅程,從頭到尾為聽眾提供多樣且引人入勝的體驗。

影片:Through-composed Form

Through-composed Form

導師影片(Jan Au)

導師簡介

Frankie Chan

Frankie Chan

美國加洲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
音樂碩士
小提琴, 西方音樂理論
Mr Kent

Kent Chan

英國皇家北方音樂學院, 香港浸會大學
音樂碩士
小提琴
Shania Chan

Shania Chan

香港浸會大學
音樂學士
色士風, 西方音樂理論
Miss Sienna

Miss Sienna

香港浸會大學
音樂碩士
小提琴
Miss Choi

Miss Choi

香港浸會大學
音樂學士
小提琴
Raymond Cheng

Raymond Cheng

香港演藝學院, 香港浸會大學
音樂碩士
單簧管, 色士風

音樂文章

Read the music carefully

樂器練習指南

在練習樂器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演奏元素(因為我們都需要在練習中的每一個時刻都注意著各種彈奏細節,包括演奏姿勢、技巧、節奏、音準、和弦、感情、音色、分句…)。若我們一直「錯誤地練習」,不單會拖慢我們的學習進度,更可能會導致學習出現屏障,甚至難以將演奏效果達至更高水平。在審視自己過去的學習過程,以及一直觀察著學生們的成長,我們嘗試在此指出學生們在練習樂器時比較常犯的毛病,並希望透過一些建議,幫助學生找出更有效的練習方法。
Jascha Heifetz

小提琴大師:海飛茲

雅夏·海飛茲(Jascha Heifetz),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以「精湛技巧、無瑕演奏」的演奏風格而聞名。他的聲音有著鮮明的獨特性,小提琴家伊扎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曾經說道:「沒有人能夠演奏得像海飛茲一樣-那種澎湃的力量…他徹底改變了現代小提琴的演奏水平,而我們沒有人能夠達到他的標準」。
Pachelbel's Canon

Canon in D(卡農)

Canon in D 是德國作曲家 Johann Pachelbel(譯:約翰.帕海貝爾)的作品,亦是當代最廣為人知的古典音樂作品之一。Canon in D 的「初版」由三支小提琴,伴隨一件(或數件)低音樂器一起演奏,後來被改編為各種形式的演奏版本(例如鋼琴獨奏、管弦樂團演奏的 Canon in D,皆屬改編版本)。它的創作日期並沒有明確被記載,但一般認為是創作於 1680-1706 年之間。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