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ss

彌撒曲

「彌撒曲」(Mass)是指羅馬天主教彌撒的音樂體裁,彌撒是天主教會的中心禮儀儀式。彌撒包括了幾個部分,包括祈禱、聖哉經讀經和詩歌,並且在歷史上已經由眾多作曲家譜寫成音樂。這些音樂作品被稱為「彌撒曲」。

彌撒曲的主要特點包括:

  • 禮儀功能:彌撒是天主教會中的一個神聖和中心儀式,其音樂增強了崇拜體驗。音樂用於伴隨彌撒的各個部分,包括「垂憐經」(Kyrie)、「光榮頌」(Gloria)、「信經」(Credo)、「聖哉經」(Sanctus)和「羔羊頌」(Agnus Dei)。
  • 儀式的各個部分:彌撒儀式可以分為幾個部份,每個部分都可以譜成音樂,包括:
    1. 「垂憐經」(Kyrie):祈求憐憫和寬恕的祈禱。
    2. 「光榮頌」(Gloria):讚美上帝的詩歌。
    3. 「信經」(Credo):尼西亞信經,一種信仰宣言。
    4. 「聖哉經」(Sanctus):「聖哉,聖哉,聖哉」的讚頌。
    5. 「羔羊頌」(Agnus Dei):祈求憐憫與和平的祈禱。
  • 歷史意義:彌撒曲在西方古典音樂中具有豐富的歷史。一些最著名的作曲家,如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札特、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弗朗茨·約瑟夫·海頓,都創作過彌撒曲。這些作品通常以拉丁名稱稱呼,如「Missa Solemnis」或「Missa Brevis」。
  • 多樣的風格:彌撒曲有各種音樂風格,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多聲部彌撒到後期的古典和浪漫主義彌撒曲。每位作曲家都為彌撒帶來了獨特的風格和詮釋。
  • 節日禮儀:彌撒曲可以適應不同的禮儀季節,如降臨節、聖誕節、四旬期和復活節,根據這些季節的主題,在文本和音樂上進行變化。
  • 禮儀改革:在 20 世紀 60 年代的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之後,羅馬天主教會經歷了禮儀改革,這影響了彌撒曲的風格和結構。這些改革鼓勵在彌撒中使用拉丁語之外的方言語言。
  • 當代彌撒曲:除了歷史作品外,許多當代作曲家繼續創作反映現代音樂感知和禮儀實踐的彌撒曲。
  • 合一使用:雖然彌撒曲通常與羅馬天主教彌撒有關,但它們也已被適應用於其他基督教宗派和合一情境。

音樂中的彌撒是指對羅馬天主教彌撒的音樂體裁,以音樂來增強彌撒的各個禮儀部分的崇拜體驗。彌撒曲在西方古典音樂中具有豐富的歷史,包括各種不同的音樂風格和時期,並繼續是天主教會和其他場合中禮儀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影片:Mass

Requiem Mass in D minor - Lacrim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