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主義」(Classicism)是一種藝術和文化運動,起源於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文化和藝術傳統。古典主義著重於平衡、秩序、和諧和理性,強調對古代價值觀和美學原則的追尋。
古典主義運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它受到古希臘文化、哲學和藝術的影響。這個運動強調對比例和和諧的追求,並崇尚理性和秩序。古典主義的特點包括簡樸的設計、平衡的結構和現實主義的呈現。
在視覺藝術方面,古典主義作品通常具有對稱的設計、真實的人體比例和精細的細節。古典主義雕塑和建築作品展現了對古代美學的崇敬,如古希臘的柱式結構和古羅馬的拱形建築。
在文學和音樂方面,古典主義強調清晰的結構和準確的表達。古典主義文學作品通常關注道德教訓、倫理觀念和人類的普遍價值。古典主義音樂以樸實的旋律和和聲為特點,著名的古典音樂作曲家包括海頓(Franz Joseph Haydn)、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和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古典主義運動的影響延伸到 18 世紀和 19 世紀的歐洲藝術和文化,並對後來的藝術風格和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然而,在 19 世紀晚期,浪漫主義運動興起,帶來了對個人情感和想像力的強調,這使古典主義逐漸退居次要地位。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德國作曲家,古典至浪漫過渡時期間的主要音樂人物。他在西方音樂史上佔有前所未有的統治地位,一直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最具影響力、最受歡迎的音樂家。
貝多芬的音樂傳承了海頓和莫札特的古典藝術氣息、滲透了個人對尊嚴的渴望、宣洩了他被命運折磨的憤怒、展示了他與命運抗衡的決心。
比起任何一位音樂家,貝多芬能夠更有力地透過音樂與聽眾交互生活哲學。儘管他不是浪漫主義者,卻成為了其他浪漫主義者所追隨的對象。
貝多芬是一位音樂創新者,他拓寬了奏鳴曲、交響樂、協奏曲和四重奏的規模。在貝多芬第九交響樂《快樂頌》之中,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將聲樂和器樂結合在一起。
作為音樂家,貝多芬飽受耳疾折磨。然而,他不甘於向命運屈服,誓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繼續去完成他的事業。他在生命中的最後十餘年,在完全聽不到聲音的情況下,寫下了影響後世近二百年音樂發展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