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oso

活潑的、生氣勃勃的

「Brioso」是意大利語中的形容詞,翻譯成英語是「Lively」或「Vivacious」,意思是「活潑的」或「生氣勃勃的」。

在音樂中,「Brioso」是一種表情術語(Expression Marking),用於指示演奏者應該要以活潑或生氣勃勃的方式演繹音樂,以帶出一種充滿活力和精神的情感效果。

換句話說,詮釋「Brioso」時,演奏者應該要讓聽眾感受到音樂中的生氣和活力,營造出一種充滿活躍和精神焕發的音樂氛圍,彷彿音樂正在充滿生命力地跳躍演奏。

影片:Brioso

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 1 in D-Flat Major, Op. 10 - I. Allegro brioso

導師影片(Victor Sir)

導師簡介

Frankie Chan

Frankie Chan

美國加洲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
音樂碩士
小提琴, 西方音樂理論
Miss So

Miss So

美國艾克朗大學, 美國克里夫蘭音樂學院
音樂碩士
古典聲樂, 流行聲樂, 音樂劇演唱
Mr Szeto

Mr Szeto

香港中文大學
音樂碩士
小提琴
Oliver Yan

Oliver Yan

美國史蒂芬奧斯汀州立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
音樂碩士(正修讀)
色士風, 西方音樂理論
Mrs Yau

Mrs Yau

意大利 Achille Peri 大學, 美國紐約曼尼斯音樂學院
音樂碩士
古典結他
Cecilia Chan

Cecilia Chan

香港教育大學
音樂學士(正修讀)
古箏

音樂文章

Pachelbel's Canon

Canon in D(卡農)

Canon in D 是德國作曲家 Johann Pachelbel(譯:約翰.帕海貝爾)的作品,亦是當代最廣為人知的古典音樂作品之一。Canon in D 的「初版」由三支小提琴,伴隨一件(或數件)低音樂器一起演奏,後來被改編為各種形式的演奏版本(例如鋼琴獨奏、管弦樂團演奏的 Canon in D,皆屬改編版本)。它的創作日期並沒有明確被記載,但一般認為是創作於 1680-1706 年之間。
Ludwig van Beethoven

樂聖:貝多芬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德國作曲家,古典至浪漫過渡時期間的主要音樂人物。他在西方音樂史上佔有前所未有的統治地位,一直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最具影響力、最受歡迎的音樂家。

貝多芬的音樂傳承了海頓和莫札特的古典藝術氣息、滲透了個人對尊嚴的渴望、宣洩了他被命運折磨的憤怒、展示了他與命運抗衡的決心。

比起任何一位音樂家,貝多芬能夠更有力地透過音樂與聽眾交互生活哲學。儘管他不是浪漫主義者,卻成為了其他浪漫主義者所追隨的對象。

貝多芬是一位音樂創新者,他拓寬了奏鳴曲、交響樂、協奏曲和四重奏的規模。在貝多芬第九交響樂《快樂頌》之中,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將聲樂和器樂結合在一起。

作為音樂家,貝多芬飽受耳疾折磨。然而,他不甘於向命運屈服,誓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繼續去完成他的事業。他在生命中的最後十餘年,在完全聽不到聲音的情況下,寫下了影響後世近二百年音樂發展的重要作品。

Read the music carefully

樂器練習指南

在練習樂器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演奏元素(因為我們都需要在練習中的每一個時刻都注意著各種彈奏細節,包括演奏姿勢、技巧、節奏、音準、和弦、感情、音色、分句…)。若我們一直「錯誤地練習」,不單會拖慢我們的學習進度,更可能會導致學習出現屏障,甚至難以將演奏效果達至更高水平。在審視自己過去的學習過程,以及一直觀察著學生們的成長,我們嘗試在此指出學生們在練習樂器時比較常犯的毛病,並希望透過一些建議,幫助學生找出更有效的練習方法。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