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entic Cadence

完全終止

「完全終止」(Authentic Cadence 或 Perfect Cadence)是音樂理論中的一種音程,用來描述一種特定的和聲進行,常被視為音樂句子的結束。它通常由 V 和 I 和弦組成,即屬音階中的第五和第一和弦。這種終止創造了一種確定性和結束感,使音樂段落達到一個自然的結尾點。

完全終止是一種典型的和聲進行,具有穩定性和平衡性。它通常發生在音樂的重要轉折點或結尾處,為聽眾提供了一種感覺,表明音樂段落已經完整結束。在完全終止中,第五級和弦(V 和弦)具有強烈的張力,而第一級和弦(I 和弦)則呈現出一種釋放的感覺,這種對比創造了一種引人入勝的和聲轉換。

例如,在 C 大調中,完全終止會涉及到 G 和弦(第五和弦)到 C 和弦(第一和弦)的轉變。這種和弦進行的組合通常被用來結束樂曲的部分,表達一種情感的結束或一個段落的完結。

完全終止是音樂創作和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它不僅僅是音樂的技術元素,還能影響音樂的情感和情感表達。它與其他和聲進行一起,幫助創造出多樣性的音樂結構,並為聽眾提供引人入勝的和聲變化。

影片:Authentic Cadence

The Perfect Music Cadence - Music Theory Crash Course

導師影片(Miss Christy)

導師簡介

Frankie Chan

Frankie Chan

美國加洲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
音樂碩士
小提琴, 西方音樂理論
Calvin Cheng

Calvin Cheng

香港演藝學院
音樂學士
小提琴, 中提琴
Winnie Ng

Winnie Ng

香港浸會大學
音樂學士
長笛
David Yip

David Yip

香港演藝學院
音樂學士(正修讀)
小提琴
Miss So

Miss So

美國艾克朗大學, 美國克里夫蘭音樂學院
音樂碩士
古典聲樂, 流行聲樂, 音樂劇演唱
Edwin Lam

Edwin Lam

香港演藝學院
音樂學士
小提琴, 中提琴

音樂文章

Pachelbel's Canon

Canon in D(卡農)

Canon in D 是德國作曲家 Johann Pachelbel(譯:約翰.帕海貝爾)的作品,亦是當代最廣為人知的古典音樂作品之一。Canon in D 的「初版」由三支小提琴,伴隨一件(或數件)低音樂器一起演奏,後來被改編為各種形式的演奏版本(例如鋼琴獨奏、管弦樂團演奏的 Canon in D,皆屬改編版本)。它的創作日期並沒有明確被記載,但一般認為是創作於 1680-1706 年之間。
G Song

G Song by Terry Riley

As an iconic American composer, Terry Riley (born 1935) is always considered as a minimalist. However, this kind of thoughts would be ignoring part of his creativity. In fact, Riley added plenty elements in his compositions since 1970s, especially when he started collaborating with the Kronos Quartet. Riley’s composing style is very extensive, including improvisation, polyrhythm and jazz. He adopted classical elements, such as instrumentation, musical forms, structure and tonality. He also combined the elements from different periods to create unique musical texture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erry Riley’s String Quartet, G Song. The research will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Riley’s life and the background of G Song.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music analysis, including the musical structure “Two forms in one work”; The harmony “Unresolved Dissonance”; The rhythm “Metric Modulation”; The baroque “Canon”; The modern “Pointillism”.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how Riley combined classicism and modernism into a work, and discuss why the statement “Terry Riley is considered as minimalist” would be ignoring part of his story.
Read the music carefully

樂器練習指南

在練習樂器的過程中,我們很容易會忽略了一些重要的演奏元素(因為我們都需要在練習中的每一個時刻都注意著各種彈奏細節,包括演奏姿勢、技巧、節奏、音準、和弦、感情、音色、分句…)。若我們一直「錯誤地練習」,不單會拖慢我們的學習進度,更可能會導致學習出現屏障,甚至難以將演奏效果達至更高水平。在審視自己過去的學習過程,以及一直觀察著學生們的成長,我們嘗試在此指出學生們在練習樂器時比較常犯的毛病,並希望透過一些建議,幫助學生找出更有效的練習方法。

關注我們